權證交易方式


權證的交易很簡單,在未掛牌的承銷期間,直接向發行商之銷售據點申購。初次購買者須簽具風險預告書,一律由集保公司辦理帳簿劃撥至集中市場股票交易帳戶。權證上市後,投資者可直接在市場買賣,買賣方式與上市股票交易相同。


 


權證如何獲利


買進權證後,投資者有履約﹙行使權利﹚以及在市場上賣出﹙轉讓權利﹚兩種處理權證的方式,兩者獲利狀況並不相同,投資者可在比較後選擇較佳之獲利方式。


以認購權證為例,說明兩種方式之性質:


1、履約


若投資者考慮將持有的認購權證履約,需再拿出履約價之金額向發行券商購買標的股票。因此當股價高於履約價時才有履約價值,損益則為履約價差減去權證買進價格;當股價低於履約價時沒有履約價值,但也沒有履約義務,故損益為權證買進價格之成本。


2、在次級市場上賣出


許多初次購買權證之投資者,常認為股價須再加上漲權證買進價格之幅度


﹙如聯電權證須漲至9.06+1.96 =11.02) 以上,投資才會開始獲利,此想法是基於權證履約之觀念。


 


事實上,當標的股價上漲時,權證價格也隨之上漲,此時若在次級市場上將權證掛牌賣出,獲利往往大於履約方式。


例如,在初級市場買進聯電權證,若持有一個月後聯電股票由9.06 元上漲至11.7 元(獲利29%),權證價格隨之由1.96元上漲至3.46元(獲利76%)


若選擇履約


損失(11.7–9.06)–1.96 =0.68


若選擇在次級市場賣出權證


獲利3.46–1.96 =1.5


 


投資權證的風險


1、發行機構信用風險


因為權證的履約是向發行機構提出而非交易所或標的公司。若發行機構發生財務危機,則投資人將面臨無法履約之風險。因此投資人於投資權證時須同時考量標的證券及發行券商。


2、時間價值風險


權證投資與股票投資最大差異之一,是權證有一定的存續期間。因此即使標的證券股價維持不變,權證的價格仍會隨時間消逝而遞減。通常權證發行初期,時間價值不會減少太快,但過一半以後,時間價值會快速遞減,接近到期日前,遞減速度會更快。


3、流動性風險


權證投資與股票投資最大差異之一,是權證有一定的存續期間。因此即使標的證券股價維持不變,權證的價格仍會隨時間消逝而遞減。通常權證發行初期,時間價值不會減少太快,但過一半以後,時間價值會快速遞減,接近到期日前,遞減速度會更快。


4、擴張信用風險


由於權證為一高槓桿工具,若標的證券大跌時,權證價格可能趨近於零。因此投資人應避免過度擴張信用。


5、未履約風險


除現金結算之權證,交易所會在到期日時自動結算後通知投資人外;其他型式之權證均須由投資人主動提出履約要求,故投資人須留意所持有權證之到期日,以免喪失履約權利。


6、權證價格高估風險


因市場短期供需失調而造成權證價格一時高估(內含波動率過高),投資人可能於買入權證後,即使標的股票價格不變而仍遭受損失(內含波動率下降)。
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逸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