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5  

Yahoo理財專欄作者 黃逸強

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美方的施壓之下,過去幾年都維持升值的走勢,投資人認為未來還是會持續這樣的方向,放心大膽的買進人民幣相關的金融商品。今年二月起人民幣一改過去單邊升值的走勢,連續大幅度的貶值,投資人開始恐慌。

神話破滅,暴露投資亂象

多家銀行銷售TRF引發客訴,金管會開始清查,有九家銀行涉嫌違規,缺失率高達100%,為歷年來所罕見。共有5000多家法人買了1500多億,其中不乏有上市櫃公司,未實現損失總共約60億元。

TRF(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)為一種與匯率連結的衍生性金融商品,它的交易方式就是由銀行和客戶「對賭」未來匯率走勢。
簡單舉例:以目前台灣槓桿倍數一般訂為2倍,若客戶「賭對」匯率方向,獲利就是100元的話;若「賭錯」方向,虧損就是200元。而且鎖單二年,每個月計算1次損益,一旦投資人賭錯匯率方向,得補繳保證金到契約結束,否則就得認賠出場。

淹死的通常是善泳者

TRF屬於選擇權類的商品,相較於過去熱賣的雙元貨幣,虧損只影響利息部分,TRF則可能會侵蝕到本金。這種賺100賠200的生意怎麼會有人做,而且買的都是上市上櫃公司的財務長或投資長等非常專業的人。

最主要是因為過去人民幣的匯率都是呈現單邊升值,讓人很容易忽略了風險,或許是過去幾年都賺到錢,嚐到了甜頭。再加上銀行也大力的推銷,在績效導向之下大家都往錢衝,理專要幫銀行賺錢,財務長也要幫公司賺錢,卻沒想到一個匯率反轉,暴露出投資亂象。

引發爭議的地方在於,TRF應該是避險工具,為何銀行拿來賺錢,也變成客戶的投機工具? 國內金融商品的亂象,從雙卡危機到連動債,現在又有TRF,表示金管會沒有好好監督,變成投資人自己要去設防。

投資前,先考量風險

還好這次採到地雷的都是中小企業及法人,一般投資人頂多就是在人民幣存款上賺了利息賠了匯差。這件事給我們一個警惕,就是金融市場瞬息萬變,人不可能去掌握一個商品的行情,哪怕再熟悉、再有把握的投資,都要考慮到可能發生的風險,還有你能承擔多少。

一個28歲的交易員,可以搞垮200餘年歷史的霸菱銀行;雷曼兄弟銀行倒閉,可以引發全球性金融風暴。這些都是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爆發力,其威力是難以預估的,我們在做投資時,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輕忽市場的反轉力道。

每一種金融商品的風險不同,投資人進場前一定要知道,做錯了會有什麼後果。股票買錯了頂多變壁紙,期貨買錯了可能會被斷頭,甚至要追繳保證金,選擇權的買方頂多賠掉權利金,賣方可是風險無限大。二顆子彈事件讓賣出賣權的人措手不急,大盤直接跳空跌停,選擇權的槓桿倍數,那可是會傾家蕩產的。

投資前,秤秤自己的斤兩,不要被利益薰心,看別人好像都賺錢,那並不代表你也會賺錢,看市場大多頭進場,買錯也可能會賠錢。用可以輸的起的錢去投資,壓力就不會太大,輕鬆面對行情上上下下、輸輸贏贏。

內行看門道、外行看熱鬧,留得青山在,戲棚下站久了就知道,現在是演什麼。

arrow
arrow

    黃逸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