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6  

Yahoo理財專欄作者 黃逸強

我家印尼看護存了一些錢想要匯回去,我說要去銀行辦理,她說不用,到印尼雜貨店就可以匯。中餐後她出去一趟,下午家人就打電話來說收到了,這地下匯錢管道還真有效率。

地下比地上更有誘因

過去要到大陸投資,都擔心錢進得去出不來,其實是多慮的,因為透過地下管道,資金來去自如。通常,非法的要能生存,一定要比合法的更有誘因。

過去股市還沒有融資的時候,有丙種資金可以墊款;過去台灣還沒有期貨市場的時候,地下期貨公司就吸引很多投資人去玩;等有期貨市場的時候,又有空交讓投資人免保證金就可以交易,明知是對賭,還是有人趨之若鶩。

掛牌股票有一千多檔,績優股隨便挑也有一百多檔,但就是有人會去買未上市股票。有抬面上的交易,就有抬面下的交易、有合法的就有非法的,永遠都有空間讓這些業者生存,或許是因應市場的需求而產生,還是投資人的賭性使然。

機會=報酬+風險

到底是「機會=報酬+風險」還是「報酬=機會+風險」,其實意思是差不多的。在面對機會的時候,一般人都會評估報酬與風險,積極的投資人只要報酬夠吸引力,為搶得先機,風險可以暫時先放一邊;保守的投資人面對風險時比較遲疑,會需要多點時間評估,往往就錯過機會。

這無所謂對或錯,只是對報酬與風險的認知不同而已,風險追逐者與風險規避者的各自選項。大家都知道高風險高報酬、低報酬低風險,但是如果處在相同的市場,卻比別人冒更多的風險就不對了。

關於風險有很多謬論,我聽過玩空交的說:「我每次只下一口,所以風險還好」;我也聽過買未上市股票的說:「我散彈打鳥,總要被我中一支」。

同樣的市場,風險比別人高就不對

同樣在期貨市場,空交就多了被業者吃單和倒帳的風險;同樣是買股票,未上市股票變壁紙的機率就很高,冒這種風險就一點都不值得。市場的系統風險原不可測,再多一個業者風險,投資人根本毫無勝算,並不是說可以承擔高風險就會有高報酬。

投資都會讓你有賺錢、有賠錢的機會,那只是時間點的問題而已。兵器有所謂的「一寸短、一寸險」,短線不聚財相對風險又高,如果把時間拉長,風險相對低,通常較有機會賺到錢。

金管會年初開放「先買後賣」現股當沖,六月底又開放「先賣後買」現股當沖,30年來首度現股雙向當沖解禁。投資人可不要認為做短線的機會來了,同樣的市場,短線的投資人風險比別人高,這是不對的。

台股一天只有交易四個半小時,要在開放的200檔股票當中去找到價差大,能搶到高低點的股票實屬不易,再加上手續費和稅金根本划不來,政府只是希望衝高量能而已。

今年台股走到這裡還維持多頭的格局,越過9300點投資人心裡難免會怕,以至於愈做愈短。這裡的操作策略應該是持有強股續抱,提高警覺就好,隨時注意反轉訊號,沒有必要去做當沖,而且它的報酬又不高,何必去冒那個風險。

arrow
arrow

    黃逸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