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瘦身不見得體質會更好,健身反而可以強化經營體質,讓自己活得更長。


瘦身容易,但瘦身不見得體質會更好,此刻企業最需要的是健身,強化經營體質,提升競爭力,以抵抗競爭環境,讓自己活得更長。企業該如何健身?根據一份全球企業競爭力研究報告結果顯示,具備未來競爭力的企業包括三大特質:顛覆自我、專注顧客、渴望變革,這也是企業健身的方向及方法。


 


顛覆自我,依顧客需求調整組織


顛覆自我,就是今年的做法要和去年不同,因為能做到100%完美境界的人很少,所以一定會有可以改善的空間;而且今年的市場環境會和去年有所不同,也一定有進步的空間。


 


IBM轉型為「顧客導向」企業,每年都會進行組織調整,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合夥人總經理劉鏡清指出,「IBM是根據市場與顧客需求來調整組織結構。」


 


他們已經將變革視為常態。多年前,劉鏡清剛晉升為經理一年多,年終時,主管問他:「要不要把部門成員調整一下?」他想,部門績效達成率127%,大家表現都很好啊,哪裡需要改。當時主管告訴他兩個關鍵的觀念,一是「你認為已經做到100%滿意了嗎?如果不滿意,表示還有改善的空間。」二是「主管一定要清楚,公司繼續投資你們這個部門,一定是看到部門有成長的空間,明年一定要比今年成長。」


 


改變的方向有三,一是改善去年的問題;二是根據產業市場的趨勢調整方向,例如去年的客戶別是製造業、金融業、政府公共事務、通信業、中小企業、零售流通業,今年製造業重挫,可以轉移客戶別到交通運輸+流通、政府機構(大型及中小鄉鎮地方政府);或針對一年五、六百萬美金的Account growth,由Key Account團隊負責。三是調整顧客需求的產品,如提供可以解決顧客問題的服務或產品。


 


找出改變方向後,再依據新的客戶別、產品別調整組織,進行人力重組。劉鏡清說,「每年都有新做法,就會有成長的空間;一旦碰上不景氣,不會有太大的衝擊,反而會自然地加以因應、調整做法。」


 


專注顧客,調整產品供給方向


專注顧客,就是專注於市場、顧客的需求,隨著需求的轉變,企業也要調整供給的方向。顧客和自己一樣,也對不確定的未來充滿惶恐與不安,也希望能健身、開源、節流;所以提供顧客產品或服務,不能只看公司有何東西就賣這些東西,而應該站在顧客的立場,思考顧客需要什麼?


 


當市場緊縮,同業競爭激烈,大家在戰場上短兵相接,往往為了贏對方,彼此殺價流血競爭,造成更不好的下場。商業智庫公司首席顧問劉偉澍建議,最好走「差異化」,也要從顧客的立場思考,如何提供顧客差異化的商品或服務。


 


劉鏡清也曾經碰到類似的問題,同業都賣類似的服務商品,例如大家都賣平衡計分卡的解決方案,他們一定要想出差異化出來。站在顧客的立場思考,顧客一定希望平衡計分卡除了提供KPI外,也要能提供PDCA的解決方案。就像花錢做健康檢查一樣,除了告訴自己身體狀況如何外,也希望針對症狀加以預防或治療。


 


渴望變革,打造高適應力團隊


渴望變革,是指將變革視為常態,已經成為組織的一部份,且組織彈性、靈活,團隊成員喜歡接受挑戰。能在不景氣中保持高績效團隊,通常經理人的變革領導能力很強,能保持高度的敏銳性與彈性。人如果缺乏市場敏銳性就像溫水裡的青蛙一樣,當水溫逐漸加熱,就該感覺不對,立即採取行動,以跳離險境。


 


通常大象很難跳舞,對過去成功的中大型企業來說,如果原來的市場必須棄守,並轉移戰場,有些企業會反應不過來,缺乏應變之道。就如打仗將戰壕挖得很深,當大敵壓境,我軍節節敗退,必須儘快地撤離時,卻發現後退無路。蟑螂在侏儸紀時代就已經存在,能夠存活至今,很重要的原因是蟑螂的適應力非常強,可以適應任何惡劣的環境。同樣的道理,通常能夠經得起環境的考驗,通常是具備高適應能力的人或高適應力團隊。


 


高適應團隊要具備信心,以及挑戰困難的勇氣。一個有信心的團隊,會在疑似山窮水盡時,繼續懷抱希望,終於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機會。在訂單驟減、業績下滑、大家爭搶市場大餅時,沒有信心,可能連餅屑都吃不到。要成為有信心、高適應性的人,劉鏡清認為,「其實重點在改變人的行為模式。」也就是突破既有的習慣與設限,抱著嘗試看看的態度,當不斷地戰勝逆境,說不一定會成為習慣變革、渴望變革的人。



摘錄自管理雜誌第416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逸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