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隨著主計處公布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率為負8.36%後,全世界都注意到台灣在這一波金融海嘯中受創特別嚴重,今年儘管政府將推出各項經濟振興措施,但國外各預測機構(尤其是金融機構)大都預測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將至少衰退5%,許多人都在問,為什麼台灣經濟衰退如此嚴重?


 


一個簡單的推理,就是台灣經濟成長太過於依賴對外貿易,過去數年台灣因為本身內需成長動能不足,出口便成為GDP成長的最大來源,近年來淨出口金額對 GDP成長的貢獻度多超過五成以上,即使去年出口在第四季嚴重衰退,全年淨出口對GDP的貢獻度仍達到2.2個百分點,遠高於全年經濟成長率0.12%


 


就出口地區來看,中國大陸(含香港)與美國占我國出口比重已經超過五成,其中美國經濟衰退是本波全球經濟衰退的始作俑者,中國大陸經濟也在去年第四季明顯走緩,這是為何我國出口突然在第四季大幅衰退的可能原因。


 


其次,從出口產品來看,近年來在政府大力鼓勵之下,電子科技產品占我國出口比重早已突破五成,其中兆元產業(半導體與面板)所占比重更是穩定上升。但去年第四季這兩個產業訂單突然急遽萎縮,造成整體出口跟著拖累。


 


根據上述分析,台灣這波景氣下滑其實是因為過去表現太成功,將經濟成長的基石建立在少數特定產業上,這其實也是任何小型開放經濟體應該追逐的策略,但隱藏在背後的機會成本,便是遇到這些產業不景氣時,整體經濟成長的波動性也會跟著提升。尤其過去為了發展這些產業,不讓其到中國大陸發展,政府拚命鼓勵其在台灣投資,擴張產能,提供低利率、低匯率環境,如今雖然雙率依然走低,產能過剩問題卻成為政府的燙手山芋。


 


投資大師巴菲特名言「退潮之下你才會知道誰在裸泳」,意味在不景氣之時,更可凸顯出好公司的投資價值。馬政府上台以來,積極鬆綁各項法規限制,改善兩岸關係,希望營造台灣成為更好的投資環境,無奈遭遇世紀金融海嘯,打個比方,就好像一個人還在醫院調養體質,突然遇到醫院失火,不得不提起柺杖連滾帶爬的逃命去。


 


在這個時候,政府固然必須積極提出各項經濟振興方案,避免經濟陷入自我向下沉淪惡性循環,如同筆者所建議的,擴大公部門的槓桿以補救私部門的保守操作,但同時必須重視整體經濟體質與結構的重新調整,任何經濟重大政策,都應以是否提升台灣長期經濟成長(或潛在GDP)作為檢驗標準。如此一來,最近非常熱門的議題如兩岸應否簽訂CECA,正反雙方意見便可聚焦,而非呈現各自表述的狀況。


 


雖然台灣在這一波金融海嘯中經濟表現不如預期,但若能利用這個機會,邊跑邊練身體,當景氣復甦來臨時,我們便可跑在別人前頭。問題是,我們準備好要跑了嗎?


 


摘錄自天下雜誌Web Only 2009/0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逸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