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7  

國內核准上架的境內外共同基金超過1200檔,民眾直接找銀行、投信或證券商定期定額買基金,可選擇的投資標的較多元,但投資門檻也比較高,一般來說,每月至少要三、五千元,才能買到一檔基金。

 

相較之下,投資型保單的一大賣點,是每月只要繳三千元保費(甚至更少),就有數十檔、甚至數百檔基金可選擇,保戶可依據本身的風險偏好度配置不同屬性的基金,達到分散投資風險的效果。

 

保費三千元 基金任你選

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,壽險公司在設計投資型保單時,連結的標的也愈來愈國際化,不但橫跨五大洲,更結合各區域經濟特色,涵蓋股票型、債券型及平衡型基金、全權委託管理帳戶,以及新台幣、美元、歐元及澳幣等四種貨幣帳戶。換句話說,一旦決定加入投資型保單的行列,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投資標的如何選擇的問題。

 

投資型保單的基金屬性從最保守到最積極都有,配置不同基金可以分散投資風險,但保單生效之後仍要定期檢視追蹤,並適時調整投資標的,建議無論保單帳戶價值多高,最多不要連結超過五檔基金,以免基金檔數太多,不易兼顧投資績效,挑選基金所花費的時間成本也會墊高。

 

投資型保單謹守每張最多配置五檔基金的原則,連結標的涵蓋股、債、全球型、區域型基金,加上停泊資金用的貨幣帳戶,只要定期檢視投資績效並調整股票比重,就能達到分散風險效果。如果買的是平衡型基金,甚至不需要做股債配置。

 

定期定額投資 專家較推薦

由於基金價格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有所起伏,因此購買投資型保單之後,保戶最擔心的就是投資績效不佳,甚至不賺反賠。此外,也有不少民眾質疑,投資型保單顧名思義就是保險加投資,那麼將投資歸投資、保險歸保險不是更清楚?

 

對於投資績效的疑慮,如果是採躉繳(即一次繳費)的投資型保單,的確會有資金進場時間點的問題,運氣不好買在高點的話,一旦淨值開始下滑,投資人很容易被套牢。

 

相較之下,以定期定額購買投資型保單的保戶,則可透過長期、小額的投資方式攤平資金成本,不必費心猜測何時才是最佳進場時機。就像商人在價格低點大量進貨一樣,當基金淨值下滑,相同的金額反而可以買到較多的單位數,等到淨值反轉向上,投資績效很快就能浮現。

 

「許多抱怨定期定額成效不如預期的投資人,共同的特徵都是在市場持續下跌的時候停止扣款。」蕭森蔚以自身投資基金的經驗為例表示,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共同基金淨值跌幅超過四成,許多投資人認賠殺出,但他仍維持「股七債三」的比例,繼續定期定額投入資金,隔年報酬率即由負轉正。


免費轉換基金 一年四~六次

當市場持續下跌、輿論一面倒的偏向悲觀時,投資人往往無法做出合理的判斷。蕭森蔚舉例表示,2009年金融海嘯,全球經濟被形容的像是槁木死灰;2010年歐債危機,歐元被打得一文不值,現在回頭看,投資人就會有「早知道就在歐元最低點買入」,或是「早知道就在股票低點時進場」等遺憾。

 

「與其在基金淨值低點殺出、觀望,上漲後才大嘆可惜,何不嚴格執行定期定額扣款,在市場下跌期間撒下投資種子,等到基金止跌回升,就能享受獲利的果實。」

arrow
arrow

    黃逸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