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股市回溫,投資氣氛也轉趨熱絡,再加上低利率,傳統壽險保費相對較貴,保費便宜又有投資功能的投資型保單再度受到青睞。國內投資型保單的銷售量,再創單月新契約保費突破百億元的佳績。



對於投資型保單,各方褒貶不一,其實商品本身並無好與壞之分,只看有沒有符合你的需求。在定位上,它是「保險」還是「投資」首先就要做一個釐清,投資型保險的名稱是「變額壽險」或「變額萬能壽險」。




變額,是指保額可調整;萬能,是指保費可彈性繳,基本上它們還是保險。不同的是傳統壽險是保險公司要負責幫我們管理,並保證獲利,保證給付。而投資型保單內,一個是定期險,一個是要自己管理、自付盈虧的投資帳戶。




從保險的角度看,投資型保單在保費支出方面,雖然比一般終身壽險及定期險較低,但保費是隨著年齡遞增。投資型保單是終身定期險,沒有一般定期險可能不續保,及續保年齡75歲上限的規定。既然它的名稱是變額壽險,就可以運用它可變保額及低保費的特性,做基本保障的規劃。




從投資的角度看,一般在銀行或證券公司買基金門檻較高,定期定額可能每月要花上3、5千元才能買到一檔基金,這對於預算不高的人來說,等於是只能選擇單一的投資標的;如果透過投資型保單,卻可以連結更多檔基金,在進行投資配置時,可以分散風險,在資金管理上更具有彈性。




過去很多人買投資型保單會衍生出糾紛,都是因為不瞭解商品。在空頭市場時,帳戶價值大幅度虧損,與當初的期望值落差太大。還有就是費用的部分,許多保戶不清楚費用都集中在前幾年,等繳了一陣子的保費,才發現當初繳的錢都用在保費上面,真正用在投資的很少,於是怨聲四起。




一般來說,投資型保單包含了四大費用:
一、前置費用,包括業務員佣金、通路等營業費用。:
二、保單費用,如保單管理費、保險成本等。:
三、投資費用,含投資標的申購手續費、管理費、贖回及轉換成本。:
四、後置費用,包括有解約費與部份提領費用。




有鑑於一般人對前收費用的誤解,業者便推出費用後收的投資型保單。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,前收型保單前幾年會先收取高額的保險費用,而後收型的保單,在一開始就將保戶投入的資金做全額的投資,但以後會逐月收取保單管理費。




後收型比前收型多了提前解約費,通常持有超過6年以上就沒有解約費的問題。投資型保單是結合保險與定期定額投資基金,所以沒有介入時點的問題,它適合做中長期的規劃。




因為投資帳戶是要自行管理,如果對投資不是很有概念的話,要找一個具備理財專業知識的顧問或團隊,協助客戶分析各基金特性優劣,根據不同的需求,幫客戶做最好的配置,才是最重要的。




買保險就是要規避風險,人生最需要壽險保障的時候,應該是在成家立業到退休這段期間,有妻小要養、有貸款要付,又是家庭支柱,萬一發生不幸,保險要能提供家人足額的保障。利用投資型保單低保費的優勢拉高保額,多餘的錢做投資,長時間複利的效果還可以累積退休金,在目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逸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