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近大家在討論熱錢對台灣的影響,前一波的熱錢是在民國76年,當時台幣大幅升值,大量資金湧入,沒有什麼投資商品,只好投入房地產和股市,而股票也不多,連鴻海都還沒掛牌,在籌碼有限的情況下,造就台股衝到12682點。


 




那時候買股票可說是全民運動,號子裡萬頭鑽動,想要下一張單子給營業員都要擠過人牆,交割也是抱著大把鈔票等排隊。但是好景不常,激情過後隨著熱錢的撤出,股市暴跌到2485點。



想想那時候的瘋狂,再看現在台股面臨三資匯集,熱錢湧入,集所有利多於一身,卻怎麼都沒有那種興奮感。倒不是被泡沫嚇破了膽,而是悟透了股市漲跌的道理, 有一派技術分析是波浪理論,以潮汐海浪的波動來比擬股票的漲跌。


 


股市的真理 不外乎漲跌


潮汐受月球引力影響,自有其規律,潮起潮落是自然現象,如果在低潮時到海灘摸蛤蜊,不需要什麼經驗技術都可以滿載而歸,但是要記得在漲潮時離開,否則貪心不足就會慘遭滅頂。


 


就像股票有漲有跌,也是極其自然的事,如果能知道那裡是高檔,那裡是低檔,是不是不需要什麼經驗技術也可以獲利滿滿。理論上應該是可能的,但是在每一個投資人心中,對於高檔低檔的認定,似乎有不同的尺度。


 


盯著台股走勢圖,由二十多年台股的歷史看來,七千點是一個蠻重要的中軸線,上下三千點可以說是壓力支撐區,過去幾次到了萬點附近就攻上不去,而四千點附近也是低檔區,跌破了馬上又彈回來。如果這個現象可以持續,投資股票好像就不那麼難了。


 


什麼時候可以下海,什麼時候又該離場,答案已經非常清楚,只要照表操課,低點買進、高點賣出,中間的震盪熬的過去,怎麼會不賺錢。有人會說,指數或許是如此,個股又因產業不同,而不一定與指數同步,可能領先下跌、可能落後補漲,就算指數買點到了,各股也不同調。


 


如果認同股市會在這個區間,就買指數基金ETF就好了,它包含了五十檔績優股,不但免了選股的麻煩,還能追蹤大盤指數,交易成本低又有配息。


 


至於錯過了最佳的買點,是不是要等下一次跌到四千點再買?其實也未必,只要用定期定額投資,就算在2007年從最高9858點進場,以台灣五十ETF每月固定投資,經過金融風暴股市狂跌,只要不停扣,到現在也有20%的投資報酬率。


 


很多人認為定期定額很悶、不夠刺激,而且賺太慢,一個月投資一次跟傻瓜一樣。但投資的目的是賺錢,不是找刺激,如果時間證明這種方法可以賺錢,與其在股市打工,做聰明的窮人,何不樂當傻瓜有錢人?


 


有人不服氣,自認可以在股市賺到錢,我相信有但不多。想知道股市到底誰在賺錢嗎?我大略估計一下,目前台股總市值約有20兆元,其中外資就佔了三成,如果外資一年賺5%就是3000億,但是外資通常是玩二手策略,從股市及期貨套利,若要賺個10%就是6000億元。


 


根據新聞報導,退撫基金公佈去年賺了750億,國安基金帳面獲利已高達380億,勞保基金去年賺365億。而去年整年度證券成交量為30兆元,證券商手續費抽走858億,證券交易稅又抽走903億,如此粗估就有9000億元。


 


外資賺錢,基金賺錢,券商賺錢,政府賺錢,你難道不好奇,到底是賺了誰的錢?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逸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