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 2010/05/25 Yahoo!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黃逸強 )


 


在一個理財講座上看到一對銀髮夫婦很認真地在做筆記,會後聊天得知李阿姨六十多歲, 李 先生七十多歲,有退休金六百多萬在做股票。剛好季報公布,二個人在密密麻麻的數字堆裡,用一個個紅圈標記著投資標的。


 



 


類似的情形很多,有一個朋友經常問我股票的問題,今天問我要不要買,明天問我要不要賣,賣掉以後又問我要不要買,一直重複買與賣。我說你累不累?為什麼不乾脆買基金或定期定額比較沒煩惱,他說看不到的東西沒有安全感。


 


雖然他的鴻海套牢在200元,但是打開電視就看得到,感覺很安心,想買就買、想賣就賣,套牢就長期投資等配股配息,基金拿錢給別人玩,不如自己玩,輸了也甘願。每個人心態都不一樣,但投資到底是玩錢,還是追求獲利?


 


認清股票市場的結構


股市每天成交量動輒千億,究竟是誰創造出來的?投資股票一定要先了解市場結構。股市好像一個賭局,桌上有四個人,第一個是洋人叫外資,有經驗又很有錢,每天百億元的進出;第二個是法人,包含投信、投顧及保險公司等專業投資機構,擁有研究團隊;第三個是公司派,掌握一手資訊,有錢有股票,有操縱股價的能耐;第四個叫散戶,是一般投資人。


 


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這個賭局誰會贏誰會輸,除此之外旁邊還有二個抽頭的,一個是政府要抽交易稅,一個是證券商要抽手續費,每天成交量一千億就要被抽走將近六億,一年有250個交易日,就要失血1500億。


 


台灣證券市場交易不公平,因為政府干預太多,跌多了要護盤、漲多了要打壓,漲跌幅設限7%,重大利空時還縮小跌幅到3.5%,失去了市場供需對價格的反應,而且在資訊不對稱的情形下,散戶明顯居於劣勢。


 


穩健投資賺取時間財


明知不可為而為之,就是有萬貫家財都不夠輸,知道自己的弱點,就要找到適合的方法及工具,財富管理是要做好存量管理,才會愈存愈多,而不是太過頻繁的交易,財富會愈流愈少。


 


投資理財是比氣長不是比氣盛,一天的漲停板又如何,一個月賺10%又如何,要是保持每年都能賺10%,根據七二法則,七年的時間財富就可以翻一倍,以一百萬的本金,四個七年就累積到1600萬。


 


因此長期穩定的獲利更勝短線的暴利,有人覺得七年時間太長,為了快速致富而追求更高的報酬,反而將自己曝露在風險中。專業投資人或許可以賺到機會財,一般的投資人要穩健保守的賺時間財。


 


在龜兔賽跑中,跑得快的兔子反而輸給爬得慢的烏龜,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:緩慢且持續的人會贏得比賽。世界四大極地超級馬拉松賽總冠軍林義傑的座右銘「堅持到底才有勝利的機會」,過程是一種煎熬,也是一種考驗,唯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,才能享有勝利的果實。


 


現代科學進步、醫學發達,人的壽命不斷延長,保養得宜要活到九十多很正常,六十歲退休後還有三十多個年頭要過。在沒有收入的情形下用老本博輸贏,每天耽心股票漲不敢買,跌不想賣,老倆口要為股票吵架,還真划不來。


 


最後給李阿姨的建議是留一百萬做股票當做消遣,每天看盤有個事做;其他的錢就做好資產配置,追求穩定的增值,好好享受退休的人生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逸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