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 Yahoo!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黃逸強 )


在一個理財講座上提到聰明買保險的「雙十法則」,就是每年保費不超過年薪的十分之一,保障至少要有年薪的十倍才夠。王經理說他一年要繳四十多萬的保費,基金每個月投資四萬元,一年也將近五十萬,問我有什麼比較好的建議。


 


善用保險規劃人生不同的階段


在幫王經理做財務健診的時候發現,他買了很多的儲蓄型保險,就是每隔幾年可以領錢的那種,因為他忙於工作又比較保守,剛好有親友在做保險,除了基本的壽險、醫療、防癌及意外險,他買了很多可以存錢的儲蓄險。


 


還好十年前的預定利率高,現在看來那些保單是買對了,但是要應付未來的退休生活又略嫌不足。於是建議他按照「100法則」,在六十歲退休的時候把資金的配置調整到四成放在風險性資產(股票、基金),六成放在固定收益資產(年金險或配息債),再搭配勞保年金,就可以無憂無慮的退休了。


 


保險除了提供保障,還可以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提供其他的功能。例如在年輕打拼的時候是家裡經濟的支柱,就要買「高保障、低現價」的保單,就是傳統的壽險(如圖A),是擔心萬一走太早需要留一筆安家費給家人,這筆錢是給別人用的。現金價值又稱解約金,有些保單可以貸款就是因為保單有內含現金價值的關係。


 



人不一定會生病但一定會老


等到了中年收入漸豐小有積蓄,也不敢胡亂投資,就可以考慮買「有保障有現價」的儲蓄險(如圖B)。過去利率高的時候用保單存錢的確比銀行好,至少鎖住終身利率,還可以逐年領錢,國人很喜歡可以領到錢的商品,其實這都是多年養成的儲蓄習慣。只是現在利率太低了,領來領去感覺好像都是領到自己的錢。


 


最後是考慮退休規劃,保守的人可以用「低保障、高現價」的增額壽險或年金險來彌補國民年金或勞保年金的不足。隨著科技醫療的進步,人的壽命也隨之延長,人口高齡化的結果,以前擔心走太早,以後可能要擔心活太久的問題。人不一定會發生意外或得到癌症,但一定會老、一定會面臨退休的問題,這類商品就可以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,讓自己在活著的時候有錢可以用。


 


稍微積極一點的投資人可以用結合基金與年金的投資型保單,在投資期累積帳戶價值還兼顧保障,到退休時變成定額年金給付到終老。如果走的早可以由家屬領帳戶餘額一點都不吃虧,如果長命百歲保險公司就得負責養你一輩子。


 


金控以後商品變靈活了


一般人對保險的刻板印象是要發生事情才領錢,所以很多人不喜歡保險,其實是投射他不想發生事情,既然用不到那個錢又何必買,這種心態是可以被理解的。但是現在金融市場保險的定義變廣了,尤其是金控以後,銀行、證券、保險三個不同領域的金融機構可以異業結盟交叉行銷。


 


像投資型保單就是保險公司出單,由銀行端負責扣款,可以買各種基金的一個平台。有人認為費用前收型被保險公司賺,會減低基金績效,那也可以選擇零費用的後收型,提早解約才會被扣錢,如果做一個中期投資勝算是滿高的。


 


保險可以克服人的惰性,有強迫儲蓄、強迫投資的功能,是規劃子女教育金,個人退休金等中長期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一個商品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逸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