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財專欄作者 黃逸強

媒體報導承辦新戶役政系統的公司,將軟體程式外包給中國的網路公司,相關單位又開始踢皮球撇清責任。立委爆料轉包的不僅是戶政系統,還包括北市消防局、聯合醫院、捷運、國防、氣象、民航、水利等系統。

武力取台不如經濟統一

有人說「服貿協議」是現代版的木馬屠城記,我不懂政治也搞不清楚服貿的內容,只希望政府不要為了救現在的台灣,葬送了未來的台灣。雙邊貿易互惠很好,但是如果兩邊的經濟體差太多,我們怎麼承受得起他們的大軍壓境。

過去曾經有人開玩笑說打什麼仗,老共只要派一千萬人過來投降,台灣就吃不消了。如今談開放,大家當然會怕台灣企業過去如泥牛入海,大陸企業過來如鯨吞蠶食。試想,假設有一千萬人投入台灣職場,會是什麼情況。

升斗小民只關心自己的工作和微薄的薪水,未來可以預見的是,會有愈來愈多的大陸企業來台,用25K或30K我們就甘心為他工作,當街頭巷尾都是大陸店家,當主管或老闆都是大陸人的時後,統不統只是個名稱罷了。

找到平衡點 爭取最大利益

現在令人擔心的的是政策過度傾向一邊,最後必然是要仰人鼻息。其實我們現在對大陸及香港的出口比重已超過四成,未來只會更多,我們希望創造雙贏,他們想要全拿,如何取得一個平衡點,爭取最大利益真的要靠智慧。

投資理財何嘗不是如此,要在風險與報酬的天平取得一個平衡點。過度的追求報酬會將自己暴露在風險中,太過保守又失去創造財富的機會。

最近國人瘋人民幣,存款已逼近2500億,累積速度超越香港和新加坡。三月中匯價曾一度大跌超過300個基點,創一年半來最大貶幅,顯示大陸官方要人民幣貶值的態度非常明顯。

資產配置多元化

綜合國際匯銀人士對人民幣的走勢看法,說是人民銀行為抑制熱錢流入,打擊短線投機客。但長期看來,考量勞動生產力放緩及人民幣市場化等因素,未來不可能只升不貶,投資人不要一窩蜂搶進。

中國對台政策以前是用軍事,以後是靠經濟,台灣居於什麼位置,扮演什麼角色要很清楚,我們小老百姓也無能為力,只想顧好自己辛苦累積的資產。如果未來情勢是抵擋不住市場大餅的引誘傾斜過去,從理財的角度看,全部持有新台幣資產挺令人擔心的。

資產配置國際化是必然的趨勢,不要死守台幣資產,以幣別區分最少要有台幣、美金及人民幣。也可以分散一些資產到海外,像境外基金、外幣保單都算是基本配備,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。

理財,是理未來的財

視野要放大,不要只看台灣的電視,只認識台灣的商品,世界何其大,千奇百怪的商品無所不有。大陸互聯網推出「餘額寶」,打出一元起買、隨時取用的貨幣基金,預期收益率有7%來吸收小額游資,短短半年就衝到2500億人民幣。

春節期間阿里巴巴推出「讓紅包飛」活動,企業和明星共贊助新台幣50億元的大紅包,有超過4.5億網友參與,都想一秒變土豪。很瘋狂嗎?別急,很快的這股浪潮就會捲到台灣。

未來會有更多有關二岸經貿的議題,我們上班族或投資人不能投贊成或反對票,只關心我們的工作和我們的投資。中華民國幾百年並不重要,在未知的變革中,財富不要縮水比較重要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逸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