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三月,台灣的基金業異常熱鬧,因為連續有好幾個基金獎陸續公布,包括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、金鑽獎、理柏獎和晨星獎,獎項總數有上百座,儼然是基金界一年一度的大拜拜。


 


 


基金獎連連,有人得冠軍、有的得金牌、有的是第一名,獨佔鰲頭不簡單,勇奪滿冠王更厲害。反倒是投資人霧煞煞,看這個也好、看那個也好,得獎基金太多了,卻不知道該從何選起。


 


選擇自己所需要的基金


有人以為從各基金獎當中去比對重複得獎的基金,就是最會賺錢基金,但希望可能會落空。因為是採取綜合評比,除了績效要正報酬以外還要衡量風險,所以去年漲幅最高的不一定上榜,而且同類型基金檔數必須超過五檔或十檔,才能成立獎項,難免有遺珠之憾。


 


金鑽獎評審 邱顯比 教授形容,基金獎就像是鐵人三項比賽一樣,腿力好跑得快,未必擅長游泳;而臂力強游泳快,腳踏車不一定騎得好。換句話說,最後勝出的贏家,必定是整體表現出色,而非靠單一強項奪標。


 


基金種類繁多,投資人要挑選最符合自己所需的基金。像二○○八年股市崩盤,金鑽獎一年期基金績效幾乎全軍覆沒,很多獎項從缺,總共只有二十檔基金得獎,以平衡型基金最多,如果心臟不強的保守型投資人,就適合這種基金。


 


個人比較在意的是穩定性,尤其是經歷過金融風暴後,風險意識抬頭。若是在多頭市場漲幅第一,在空頭市場跌幅也是第一的話,這類基金投資人就要有心裡準備,這是屬於波動大的基金,在資金配置上就要適度調整。


 


過去績效並不代表未來


投資人要買得獎基金也要注意,台灣基金經理人的周轉率偏高,可能因為操作績效不好被老闆換掉,也可能因為得獎而被挖角。如果投資人看到這支基金得獎而去買它,說不定經理人已經跳槽到別家公司了,經理人換了還能保持以往的績效嗎?


 


在基金的廣告或申購書上總會有一段注意事項,用比較小號的字體或淡化處理 ,像香煙盒上的警語,大概意思是「本基金核准銷售,惟不代表絕無風險,以往之績效並不代表最低收益,投資人應詳閱公開說明書。」表示所有資料謹供參考,在投資前還是要做點功課。


 


目前台灣已核備基金達一千多檔,境外基金總代理實施後,國內可銷售境外基金大幅成長,在產品設計與研發及新基金的引進,幾乎與國際同步,投資人可以選擇的基金已經夠多了,何必捨近求遠去買未核准的境外基金。市場本身已經有風險,不要再冒匯率風險及業者的信用風險。


 


基金是屬於長期投資,不需要每天盯盤為績效傷腦筋,一個禮拜或一個月看一次就好,有需要的話再調整投資組合,或達到自己所訂的停損停利點時再處理。


 


過去二年金融市場像洗三溫暖,八年股市崩跌,九年股市狂漲,如果你的基金或投資組合在空頭時跌的少,在多頭時漲幅也跟得上,就表示是還不錯的基金;若是在空頭慘跌、多頭反彈又跟不上,這種基金就要淘汰。


 


第一季已經近尾聲了,不妨看一下得獎基金的績效如何。前年股市是走大空頭,去年是走大多頭,今年的行情以區間盤整居多,正好考驗經理人的操盤功力,若是在這三種型態的市場都能得獎,才是真正的贏家。


 


畢竟,比起得獎與否,基金能否穩健獲利才是關鍵,不是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逸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