鎖定目標事半功倍
目前在盤面上掛牌的公司,上市加上櫃總計有一千多檔,要從中挑選到會漲的股票,可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又要閃地雷,又要防禿鷹,一個不小心,辛苦存下來的錢可能一夕之間就化為烏有,因此先暫時撇開獲利不談,如何先求自保,不要踩到陷阱,應是首要之務,建立一個黑名單,避開有問題的公司,有幾個重點可依循:
(一)董監持股:看一家公司的股東結構,就可以知道背景與實力,看董監持股的多寡也可以判斷公司未來的發展,持股太低的公司有道德風險,公司獲利他分不到,公司虧損與他無關,如此經營者怎會用心,甚至有可能被掏空,淪為地雷股。相對董監持股高的公司,經營者與公司成為生命共同體,公司若經營的不好,他們可是虧的比誰都多,因此大股東持股比較高的公司,股性比較穩而且有衝勁,投資人與公司同甘共苦,景氣不好的時候大家忍耐,景氣好的時候就得到相對的報酬。長期觀察董監持股若不到法令要求的5.5 %,直接列入黑名單,想像一下;若有朋友邀你合夥投資做生意,要你拿錢他卻不出錢,這種生意會有賺頭嗎?
(二)自肥老闆:台灣的投資人實在是太善良了,買股票只顧著價格的漲跌,完全不管經營者假借名義,五鬼搬運,把錢弄到自己口袋裡。根據某周刊報導:去年上市櫃董事長平均年薪將近四百萬元,較前一年加薪15.8%,相對股東權益報酬率只增加0.3%,有些董事長年薪甚至千萬以上,業績卻持續衰退,置股東權益不顧,這些都是表面上看得到的,還有一些隱藏在財報裡看不到的像交際費、津貼、租房、配車等各種福利,老闆除了自肥外,還拉拔自家親朋好友進公司,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,這種只圖私利的老闆怎會好好經營公司。
(三)申報轉讓:頻頻申報賣出股票的老闆及董監事,似乎對自己的公司不是很有信心,根據調查過去三年,有75%的公司董監持股降低,而且有25%的公司減少三成以上,為什麼要賣出自己公司的股票?他們是最了解公司的人,若是公司未來有前景,加碼都來不及,大幅度的賣出肯定公司出問題了,投資人像這種公司你會買嗎?
(四)最後防線:股票面額十元,股價在掛牌後就由市場決定,通常有價值有內涵的公司,市場評價高,股價自然高;那股價低表示沒人認同。我們不知道哪一家公司有問題,哪一家公司經營困難,那就直接由股價的高低來判斷,大家都知道力霸集團爭議性很高,問題有多嚴重呢?看股價已經告訴你了,老字號家電品牌聲寶,也不知出了什麼問題,但股價已先反應了。十元應是最後一道馬其諾防線,如果連十元都守不住,表示公司已經出狀況了,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投資人不明究裡,還是先求自保,遠離這些公司。
(五)成交量低:股市每天成交七、八百億,卻有些股票流動性不足,成交不到一百張,這些乏人問津的冷門股,直接就把它們關進冰箱裡,不必為它們傷腦筋研究,它們已經完全喪失了掛牌上市的意義。就算是有轉機,在蘊釀打底,投資人也未必有耐心,還是等到整理完,放量上攻再說吧。
投資人若是擁有以上公司的股票,請不必再留戀了,在市場裡若聽到一些消息或是「明牌」,一定要先檢視一下,若是屬於以上公司則寧可放棄,否則貪圖短線價差,又中了圈套住進套房得不償失。
既然建立了黑名單排除了踩地雷的危機,但是可以買的股票還是有幾百支,是否有藍籌股名單可以將選股標的再濃縮,投資人就不用大海撈針般的選股。的確,雖然有上千檔的股票,真正值得投資的可能不到一百支,到底是哪些呢?其實若從外資的觀點來看,他們找的就是有國際知名度,有競爭力,市值夠大,基本面透明、、、等條件。
既是如此,目前台灣五十成份股就是最好的藍籌股名單,未來的產業競爭,只有排名第一、二名有存活空間,選股方向就很明確了。台灣五十成份股當中,電子股就佔了二分之一,金融股佔了四分之一,其餘都是各產業的龍頭。值得注意的就是台塑集團佔了四檔,可見其重要性;這五十檔股票的組合與台灣股票加權指數,相關連性高達95%,若是懶得選股,直接買指數基金也是不錯的投資方式。
投資不須要太辛苦,亂聽明牌、謠言,以為飆股、黑馬股比較好賺,每天隨著市場波動,追漲殺跌的,既勞神又傷財,投資其實可以簡單一些;藍籌股名單,安全又穩健,長期投資的話,尋找高配息的公司,一般投資大眾有個觀念,比較喜歡高配股的公司,配的股票多好像佔便宜,但一家公司每年都高配股,股本膨脹,壓縮到獲利,股價下跌,拿了一堆股票又有何用,所以不如選高配息的股票,有價差賺,又有現金配息,比放銀行好多了,在市場上唯有不貪的人才賺得到錢。
根據統計,以美國過去五十年的投資經驗顯示,股票投資的實質報酬近三分之二來自於現金股利,原來股票投資的獲利並非資本利得,尤其是近年來科技革命引爆的大幅膨脹股票市場本益比,使投資人誤以為追逐價差才是獲利來源,反而忽略了價值型的投資,才能展現長期投資驚人的增值力道。
留言列表